中國眾識網四川閬中(玉臺)消息、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從農村走向城市,以求在更大的城市中能夠立足。但是人們容易忽略的是,農村中也有許多商機。
圖:閬中市兄妹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兵
他是一個普通的人、在外打過工。搬過磚、抹過灰漿的成熟70后男人、為給自己打工,他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——生態(tài)養(yǎng)雞,并用互聯網以及各大平臺賣雞,不走尋常路,70后的楊兵步踐行著自己飼養(yǎng)純土雞創(chuàng)業(yè)夢。
楊兵穿上膠鞋,來到雞舍,一聲吆喝、幾百只雞被“請出來”、喂玉米面、稻谷、打掃雞舍、注射疫苗……現在他做這些都已經是輕車熟路。
“其實之前對養(yǎng)雞了解很少,”他說,就按照書上的指導慢慢學習實踐,“喂雞的主要是玉米和稻谷以及各種青草均是自己配的,不同階段配比也不一樣。”
說起養(yǎng)雞,楊兵這里的散養(yǎng)純土雞一般都要養(yǎng)到半年,雞才長到3斤。”
楊兵是閬中(寶臺)人,中學畢業(yè)后,到處打工、在打工中偶爾與其他工友出去吃飯。改善一下自己伙食、偶爾一次聽見工友說大家找一家有雞吃的餐廳。有的工友說雞肉味道不錯,吃起來雞的味道鮮、雞湯也不錯、”楊兵說,所以有了辦家庭農場的想法,“散養(yǎng)雞,雞肉緊實,味道也鮮。”
銷售并沒有想象中簡單,如何讓更多人知道?作為70后的人,楊兵想起了在微博上賣雞。2023年,他發(fā)出關于飼養(yǎng)純土雞及賣雞的信息視頻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。
“這里一只雞是100多元錢一只,雞蛋一枚2元,比市場價要高一些、消費者反饋信息說,但是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需要的時間長、投入大,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節(jié)假日期間一天就銷售了出去了200多只純土雞。”楊兵介紹,很多人是通過抖音、視頻號、及快手微博知道了自己的養(yǎng)雞場。
“這里的水質也非常好,”楊兵說,還有一個魚塘,“以后來買雞的人也可以在這里釣魚,很田園。”
在四川南充市(閬中市)玉臺鎮(zhèn)楊家溝村一個80多畝的養(yǎng)雞場,(閬中市兄妹家庭農場)遠遠能看到養(yǎng)雞場的地方、一條鄉(xiāng)村公路蜿蜒到雞場旁、香樟、柏樹、青岡樹、花槐等樹木,一片綠色掩映中不時傳來雞鳴聲。
編輯:dsw
相關閱讀
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| 法律顧問:陜西圣地律師事務所 劉勝斌 律師 | 廣告運營:延安都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陜ICP備15002515號-4|新聞出版網絡編輯證:【網】新出廣培【2013】第(1040)號|陜公網安備61060202000304號
地址: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(qū)|郵箱:361158585@qq.com
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Copyright © 2020-2024 都市文化傳媒網 www.sdmaker.com All Right Reserved.